南海水域面积大,差不多有350万平方公里,里面藏着丰富的鱼类、石油、天然气资源,全球贸易三分之一的船都会从这经过。 要是光盯着岛礁看,就忽略了这些更实际的利益纠葛。中国和菲律宾的矛盾,本质上是两国在海洋权益上的拉锯战,从历史积累到现在,还在不断发酵。 中国对南海的主权主张,早在中国古代文献里就有记载。 比如汉代时候,中国渔民就已经在这片海域捕鱼,设立临时据点。唐宋时期,官方地图上就把南海诸岛标为领土范围。 明清时代,渔民的活动范围扩大到南沙,他们世代传授航线知识,在礁盘上晾晒海产品。 外国资料也支持这一点,比如法国19世纪的航海志提到中国渔民长期在南海活动,日本明治时期的地图也把这些岛屿标注为中国领地。
这些历史证据表明,中国对南海的权益不是现代编造的,而是长年累月形成的。 菲律宾的情况不一样。他们在1946年从美国独立后,才开始关注南海。1947年,菲律宾外交部长埃尔皮迪奥·基里诺提出, 日本应该把二战时占领的南海岛屿交给菲律宾,作为国防部分。 但国际上没人买账,这第一次尝试就泡汤了。
接下来的几年,菲律宾试了各种办法,包括外交照会和渔船侦察,但都没成功。随后,他们转向直接行动。1970年,菲律宾军队占领马欢岛,改名拉瓦克岛。 1971年,又占了南钥岛和中业岛,分别改成科塔岛和帕加萨岛。接着是西月岛和北子岛。 这些行动伴随武力威胁,要求台湾部队撤离。中国政府当时就抗议,谴责侵犯主权,但菲律宾没停手,继续派兵驻守。
中国和菲律宾存在的领土问题可不止岛礁。 因为岛礁只是起点,真正的焦点是海域划界和资源。 中国主张的九段线涵盖了大部分南海,菲律宾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声称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包括黄岩岛和部分南沙。 这就不是抢地盘那么简单了,而是谁能开发海底油气、谁控制渔业资源的问题。
南海蕴藏的石油储备估计有110亿桶,天然气190万亿立方英尺,这些资源对两国经济都很关键。 中国需要能源保障经济发展,菲律宾也想靠这些资源改善民生。另外,南海是全球最忙的航道之一,每年贸易额超过5万亿美元。谁掌控这里,谁就能影响国际贸易安全。 1975年,中国和菲律宾建交,同意和平处理分歧,但这没让事态平静。
菲律宾利用机会扩大占领,1978年占司令礁,1980年占双黄沙洲。 1995年,美济礁事件闹大。中国渔政船去建避风设施,菲律宾海军扣了4艘中国渔船和62名渔民。中国外交交涉后才放人。 这件事暴露了问题的深度:不光是领土,还涉及执法权和海洋环境。中国指责菲律宾破坏测量标志,菲律宾反说中国建工事威胁安全。
进入21世纪,争端升级。2009年,菲律宾通过领海基线法案,把黄岩岛和部分南沙划入领土。中国抗议无效。 2012年,黄岩岛对峙,中国渔船作业时遭菲律宾军舰围堵,中国海监船赶到,双方形成僵持。这事件让国际注意南海不稳。 2013年,菲律宾单方面提起仲裁,挑战中国的九段线。 2016年,仲裁庭支持菲律宾大部分主张,说中国危及菲律宾船只安全,破坏海洋环境。
中国拒绝接受,称仲裁无管辖权, 因为核心是领土主权,不是海洋法调整范围。 仲裁后,局势没缓和,反而更复杂。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上台后,亲中政策让关系缓和,但南海摩擦没停。小马科斯于2022年当选后,转向强硬,靠拢美国。 2023年,黄岩岛又起冲突,菲律宾海岸警卫队船与中国船碰撞。2024年,仁爱礁事件频发。中国海警用斧头和长刀登船,抢夺菲律宾武器。
菲律宾公布视频,指责中国冲撞船只。中国说这是合法执法,菲律宾是挑衅。 2025年,紧张还在继续。菲律宾召集东盟10国海事专家,讨论划分南海无争议和有争议区。中国严厉抗议,说这是单方面行动。 欧盟外长卡娅·卡拉斯访菲时表达担忧,中国大使馆回应,欧盟不是当事方,无权干涉。中国敦促欧盟别挑事。
菲律宾国防部长吉尔伯托·特奥多罗在国际会议上直言,中国对待邻国方式与和平崛起背道而驰,获掌声。中国外交部回应, 实力不会带来真和平,要讲规则和正义。 这些事件显示,争端已超出双边,牵扯大国博弈。美国支持菲律宾,允许美军基地续驻,2023年增加4个基地。 美菲联合巡航南海,演习越来越频繁。中国视之为干涉,派军舰监视。其他国家如越南、马来西亚也有主张,但中菲矛盾最尖锐。
越南承认中国历史主权,但也占了部分岛礁,马来西亚低调,但于中国联合开发资源。 渔民是最直接受害者。中国渔船常被拦阻,菲律宾渔民互捕捞区重叠,导致冲突。2024年,菲律宾渔业损失上亿美元。 油气开发停滞,中国和菲律宾尝试合作,但因为争端,磕磕碰碰。
安全上,军舰对峙增加误判风险。2024年,中菲船撞击事件已超20次,幸无大战,但小摩擦随时升级。 难解的点在于上海配资网,中国坚持历史权益和谈判,菲律宾靠国际压力。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关键,但中国2006年声明排除海划界强制管辖。 菲律宾想用公约压中国,中国说领土主权先解决。双边对话有,但缺乏信任。2024年,东盟和中国谈南海行为准则,但进展慢,目标2026年前完成法律约束力准则。
合作才是出路,南海资源够大家分,联合渔业管理、环保项目能缓解。 菲律宾外长呼吁承诺准则,中国也强调对话。菲律宾选民支持强硬候选,但经济依赖中国,贸易额大。 领土问题像个大网,岛礁是结,海域资源是线,国际关系是钩。两国需实际坐下来谈,别让历史包袱拖累未来。否则,大家都吃亏。
参考资料: 1、菲律宾竟称中国“以大欺小”,外交部驳菲方谬论:摆事实指出“三违背”澎湃新闻2024-04-01 2、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16/07/13
信钰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